【2022年朝阳纪检监察工作综述③】
紧盯关键节点 聚焦突出问题 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 ——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严的主基调强化正风肃纪
纠治“四风”任重道远,作风建设永不停歇。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党的二十大对抓作风、反“四风”作出新部署,释放出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鲜明信号。
一年来,朝阳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突出问题、紧盯关键节点,一刻不松、半步不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以斗争精神抓作风、反“四风”,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
严肃整饬作风
围绕市委“1+3+7”重点工作,开展干部作风强化年行动,坚决整治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查处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等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问题。
紧盯重要节点、重点对象开展专项整治,严惩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深入整治顶风违纪、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金礼品等顽疾,严查党员、公职人员酒驾醉驾背后“四风”问题,全年共查处各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425起440人,通报曝光20人。开展违规借调人员专项整治“回头看”,清退47人,为基层减负松绑。
深入开展信访举报总量和重复访案件治理,领导包案、带案下访,运用“末端工作法”,确保问题终结,打好信访减量“攻坚战”。
全年共接收信访举报3579件,同比下降65.6%,重复检举控告758件,同比下降61.9%。一举扭转了党的十九大以来朝阳市信访举报久高不下的局面,由全省第三降至第八,减量退位成果显著。建立提级调度、纪信联动、源头治理等机制,市县主要领导带头包案,推动信访矛盾化解,全省“万件化访”行动中交办朝阳市信访案件,全部有效化解。
开展创建“零访”“清零”乡村和选树“清风干部”活动,制定评选方案和标准,摸排出“零访”村(社区)1564个,通过严格“政治体检”,评选基层“清风干部”279人,讲好清风故事,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营造清廉干事氛围。
坚持守正创新
强化数字赋能,在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的方式方法上更加高效。
优化大数据专责部门职能,设立综合保障中心大数据保障部,建成大数据中心,完成公安、民政等16家单位的29类数据资源对接,收集存储信息3000余万条。坚持大数据监督办案“双轮驱动”,一体推进数据采集、比对穿透、核查处置,不断提升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的时效性、精准性。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建立并上报大数据监督模型22个,采集数据853万余条,比对结果反映疑似问题5842个,立案95件,处分处理93人。牵头研发“码上监督”主体系统完成测试,上线试运行后,将覆盖全市20多家政务服务中心。加快推进智慧审理系统推广应用,培训467人次。全力做好智慧案管和廉政档案系统前期准备工作,已录入干部信息2.9万余人。
打造全省一流的办案硬件条件。加快市县两级廉政教育基地和办案场所建设步伐,完成第一阶段“1+7”规划目标,初步形成“市本级+建平县、双塔区”的廉政基地布局,为审查调查工作提供强力支撑。创新拓展“移动谈话室”(移动举报站)使用场景,全市共完成取证、接访、政策宣传等任务1700余次,实现了保障办案安全、深入一线取证、直插基层监督等效果叠加,让群众感受到纪检监察就在身边。
强化自身建设
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纪检监察铁军,需要铁一般的纪律和作风。
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强化系统内意识形态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组织全体党员参观赵尚志故居、建平博物馆,开展红色教育,树牢理想信念。聚焦高素质专业化要求,成立7支“精兵强将集训队”,实行专业化岗位练兵,形成开案培训、案中带训、案后讲训等实战培训机制;开展“精兵强将大讲堂”培训18次,按照省纪委监委打造三支骨干人才队伍要求,建立谈话突破、大数据分析、证据审核专业化人才库,形成近300人的“先锋队”。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决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树立以晾晒“五张成绩单”为导向的选人用人标准,在实战中锻炼、发现和使用人才,8个集体和29名个人受到省纪委监委表彰。不断健全内控机制,加强日常考核,把监督抓在经常、融入日常。严惩“灯下黑”,共谈话函询纪检监察干部19人,组织处理9人,为建设一支纪检监察铁军提供有力保证。
2022年11月17日,省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到朝阳宣讲时,用12个字高度评价朝阳工作,即“士气高昂、战果辉煌、令人鼓舞”。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朝阳市纪检监察机关将永远吹冲锋号,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以忠诚无我、干净无私、担当无畏书写优异答卷,以正风反腐新成效保障全面振兴开新局,为推动朝阳全方位振兴、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朝阳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