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县:精耕细作种好营商环境监督“责任田”
为打赢2023年营商环境问题“万件清理”监督行动攻坚战,朝阳市建平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责职能,精耕细作种好营商环境监督“责任田”,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引领。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传达《辽宁省纪委监委2023年营商环境问题“万件清理”监督行动方案》精神,明确2023年营商环境监督工作重点,针对不同阶段提出具体举措。传达精神凝聚共识。结合本地实际制发《关于贯彻落实〈辽宁省纪委监委2023年营商环境问题“万件清理”监督行动方案〉的任务分工》,督促各单位主动扛起营商环境建设主体责任,自觉融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媒体播报营造氛围。在县报、新闻网、电视台等媒体平台对营商环境监督行动进行专题报道,提高市场主体、社会群众知晓率。
督促担当作为,压实主体责任。专题会议压实责任。组织召开营商环境问题“万件清理”第一批交办件调度会议,通过实时统筹调度,压实职能部门优化营商环境主体责任。对照清单督促自查。督促相关单位对照清单自查自纠,把自查问题作为纪检监察机关监督重点,推动“两个责任”贯通协同、一体落实。督促“一把手”亲自抓。各单位“一把手”亲自调度,采取“蹲点式”服务帮助企业群众解决问题11件,用真抓实干化解企业“急难愁盼”。对企业和群众合理诉求逾期未解决或解决后不满意的,及时查明原因并约谈“一把手”。
倾听企业诉求,监督解决问题。强化日常监督。成立营商环境监督工作专班、监督行动小组,通过集中座谈、明察暗访、模拟办事等方式寻找服务短板,发现突出问题,着力破“梗阻”。依托“12345”平台转办。梳理平台涉及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督促保质保量解决诉求,深挖细查诉求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截至目前,通过监督检查和“12345”平台共发现问题15个,现已办结13个。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为搭建政企沟通桥梁,为企业纾难解困,联合县工商联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收集并推动解决问题2个。
铲除顽瘴痼疾,坚持办案引领。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优先查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规收受或者索取管理服务对象钱款等破坏营商环境的违纪违法问题,做到快查快结,一查到底。既查社会关注度高、有影响的大案要案,也查“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的民生小案。丰富案件查办手段。灵活运用“室组地”联动办案模式,将各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场街纪(工)委进行配对组合,进一步凝聚工作合力,形成“上下一盘棋”联动格局。提升案件查办质效。对线索和案件实行台账化管理,及时分转处置,办结一件,销号一件,对办理的线索和案件实行领导包案,层层审核把关,确保经得起检验。截至目前,共收到上级交办件20件,已办结销号11件。
激发治理效能,深化标本兼治。开展警示教育,深化以案为鉴。面向全县各单位下发通报,既通报查处的典型案件和突出问题,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也通报专项监督工作开展情况,通报有关单位深化整改、以案促改、优化营商环境的有效做法和积极变化,引导各级干部转变作风、担当作为。同时,选取本县查处的有一定影响力、典型性强的破坏营商环境案例,精心制作成警示教育片,在全县警示教育大会上播放,用身边人、身边事让党员干部思想受教育、内心受警醒。制发监察建议,推动建章立制。针对发案单位制发纪检监察建议,推动问题整改,同时对整改不力、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严肃追责问责,坚决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对典型案件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对问题易发多发的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重点领域,推动解决思想观念、制度设计、机制运行、服务管理等深层次问题,不断优化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