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纪委监委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开展廉政提醒谈话
探索派驻机构“事前监督”新路径
“无法唤醒一个假装睡着的人,但是可以唤醒一个党性还在的干部……” 一场和风细雨的谈话正在朝阳市纪委监委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监督的8家单位,19名重点岗位人员之间展开。
为加强廉政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敲响廉政警钟,防止干部从“好同志”沦为“阶下囚”。近日,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聚焦派驻监督单位“关键少数”和负责人以及财、物管理的重点岗位、重点人员进行滚动式、全覆盖提醒谈话,探索“事前监督”新路径。
提前预警,让风险防控“早”起来
为做好事前监督,驻宣传部纪检监察组以廉政风险防控为切入点,在廉政提醒谈话中提出“三早”要求,帮助党员干部筑牢廉洁从政“防火墙”。一是思想防线早建立。要求党员干部增强拒腐防变、反腐倡廉的意识,提高政治素养和党性修养,守住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底线,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正心明道、秉公用权。二是风险评估早研判。要求党员干部密切联系自身岗位进行廉政风险评估,深入查找风险点,列出问题清单,并积极制定风险防控措施。三是落实防控早主动。要求党员干部主动接受监督,勤于自检自查,严于自律自省,肯于修正错误,防范错误思想苗头,纠正违纪违法倾向,不断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肌体”健康。
盯住重点,让靶向目标“露”出来
在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实现全覆盖、管党治党全面从严的总要求下,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将靶向监督的目标,由以副县级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关键少数”,向各单位负责人及财、物管理的重点岗位、重点人员拓宽,高举监督“探照灯”,对准廉政风险指数较高的岗位,让权力曝光在纪律监督之下。经过与监督单位核实,确定19名中层干部或科室负责人为“重点人员”,与25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一起被纳入廉政提醒谈话范围,按照重点岗位人员、副县级领导干部、“一把手”三个类别依次进行廉政提醒谈话。面向重点岗位人员开展的廉政提醒谈话于5月24日进行,有17人参加,对未能参加此次集体廉政提醒谈话的2位同志,纪检监察组安排择期专门“补课”。
坚持常态,让日常监督“动”起来
做好日常监督是派驻机构的重要职能,日常监督可以发挥抓早抓小、看未病防大病的重要作用。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探索运用“廉政提醒谈话”的日常监督方法,让日常监督从“静态”变为“动态”,坚持滚动做、长期做、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断强化“关键少数”和“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党性意识、纪律意识、“红线”意识。围绕建立“常”“长”机制,集体研究谈话内容、谈话方式,针对三类人员分别拟定谈话提纲,综合运用“上来谈”与“下去谈”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重点岗位人员”集体谈、副县级领导干部分别谈、“一把手”重点谈的工作思路,将“廉政提醒谈话”覆盖到谈话范围内所有人员,力求做到反复不重复,真正让谈话对象入脑入心,达到拒腐防变的警示效果。
创新形式,让廉政教育“活”起来
“作为办公室主任,我一定要做到政治纯洁、组织纯洁、思想纯洁、工作纯洁、生活纯洁,坚决管住嘴、管住手、管住腿……”一位重点岗位负责人这样表态。
“保护干部最好的方式,就是腐败还未发生时,及时打上‘预防针’,纪检监察组今天语重心长的谈话,让我们受益匪浅。”一位参会的干部这样说。
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创新廉政提醒谈话形式,一改往日“说教式”谈话,开展“互动式”交流,引导谈话对象把自己“摆进去”, 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制度建设、岗位职责、廉政风险点和防控措施等方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内容实际、形式新颖的廉政提醒谈话,让党员干部知敬畏、明底线、拒腐蚀,以闻过则喜的态度对待监督,以从善如流的胸襟改进作风,取得了廉政提醒谈话与廉政教育同步开展的双重功效,使廉政教育在党员干部中“鲜活”起来。
坚持教育在先,预防在前。探索更加有效的日常监督形式,更好地发挥监督执纪的“探头”作用,纪检监察组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