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 | 大连市普兰店区:铁一般的纪律作风锻造出监察铁军(三)

发布时间:2021-10-08 10:33    来源:大连市纪委监委
分享到:

铁一般的纪律作风锻造出监察铁军(三)

——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8名委员用鲜血书写忠诚

  踏寻足迹,铭记初心。1927年5月9日,五大选举产生党的第一个监察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王荷波、杨匏安、许白昊、张佐臣、刘峻山、周振声、蔡以忱当选为中央监委委员,杨培森、萧石月、阮啸仙当选为候补中央监委委员,王荷波任主席,杨匏安任副主席。在成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10名同志都经受住了艰苦卓绝的土地革命战争血与火的考验,先后有8人为革命英勇牺牲,1人失踪,只有1人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却无一人叛党投敌。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逐一介绍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8名成员用生命书写对党忠诚的革命故事,以此激励新时代纪检监察人勇担监督检查执纪执法职责使命,奋进纪检监察事业新征程。今天讲述的是委员蔡以忱和候补委员杨培森的革命故事。

  委员蔡以忱,湖北黄陂人,1923年入党,历任中共武汉地委委员、中共湖北地委委员兼宣传部主任,从事湖北农民运动。1927年5月任中共湖北区委委员兼宣传部主任,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后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中共湖北省委委员兼农民部长,1927年9月任中共安源市委书记,参加秋收起义,是秋收起义的核心人物之一。

  1928年10月25日,他在湖南澧县组织武装暴动工作时因叛徒出卖被捕,当年于澧县县城小南门壮烈牺牲。就义前,他赋绝笔诗一首:申鸣大义臣,仗剑扫烟尘;横刀眉梢笑,忠贞掩昆仑。

  候补委员杨培森,江苏川沙人,1925年入党,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南市区领导人。1927年4月12日任上海总工会委员长,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后任中共江苏省委委员。位于上海西郊的川沙烈士陵园里,安葬着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杨培森的遗骨。纪念他的展厅里,展品仅有几张老照片,然而展墙上展示的杨培森曾讲过的一句话却十分震撼人心:“我看党为平民谋事就是好,即使砍我脑袋,我也要参加共产党。”杨培森原本是技术工人,薪水不低,本可过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参加革命后,他不遗余力地支持革命斗争,不仅倾其所有,还借了不少债。他曾对妻子这样说:“一个人能为天下劳苦工人的解放多做些事,打倒了反动派,大家安居乐业,不就是顶好的事吗?”1927年6月29日因叛徒出卖,在上海总工会秘密处所被公共租界巡捕房逮捕。杨培森意识到,他可能马上会被杀害,但他没有丝毫动摇和软弱,他平静地对难友们说:“我们既被捕,只有死而已,诸同志宜各努力奋斗。”1927年7月在上海龙华监狱就义。临刑时,他神色自若,最后一次唱起了那首《国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