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沙河口区纪委监委创新体制机制 推动纪检监察协作区监督工作取得成效

发布时间:2019-05-20 16:08    来源:大连市沙河口区纪委监委
分享到:

  为整改落实省纪委监委督导检查大连市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发现的问题,贯彻执行市纪委监委提出的五个方面工作要求,实现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有队伍、有制度、有案件、有保障、有成效“五有目标”,近日,大连市沙河口区纪委监委召开区纪检监察协作区监督工作部署会议,及时传达督导检查发现的九类问题和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沙河口区以纪检监察协作区为监督主体,将监督作为一项系统性工作来抓,着力在日常监督、长期监督上发力,在实践中拓展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

  强化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

  沙河口区纪委监委立足于前瞻性思考和基层党风政风监督实践,积极探索创新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协作区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组织形式和工作职责。沙河口区纪委监委综合考虑地域相近、力量互补,统筹兼顾,合理搭配组合,将全区9个街道纪工委平均划分为3个纪检监察协作区。协作区主任由区纪委常委、监委委员兼任,副主任由协作区内各街道纪工委书记和对口协作纪检监察室主任兼任,常务副主任由同区内三个纪工委书记定期轮值,协作区由区纪委监委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从组织上解决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谁来做”的问题。同时,针对监督工作实务,沙河口区纪委监委制定了《沙河口区纪委监委监督工作办法(试行)》《沙河口区纪委监委监督工作运行及质量控制规范操作指南(试行)》《沙河口区纪委监委设立纪检监察协作区工作方案》《沙河口纪检监察协作区办案流程图》等制度规范,作为协作区开展监督工作的蓝本和基本遵循,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加强基础建设,有序推进工作

  为推动协作区清楚“为什么干”、知道“干什么”、明白“谁来干”、懂得“怎么干”,区纪委监委对协作区干部开展了专题培训,在政治上提高站位、统一思想,在业务上清理盲区,补齐短板,在操作上确立规范,消除随意,特别是针对《沙河口区纪委监委监督工作办法(试行)》及配套操作规程,进行了重点解读,结合监督执纪工作规则,按照重要问题线索统一分配、监督项目统一审批、监督程序统一设定、监督力量统一调配、后勤统一保障的“五个统一”原则,对协作区在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线索的处置、分析、研判、审批、报备、请示、报告等事项作出刚性规定,从制度上有效避免了监督工作临时无序、零打碎敲甚至走过场、流于形式等问题,推动协作区依规依纪依法履行好职责。

  强化问题导向,力求监督成效

  3月底,沙河口区纪检监察协作区成立并试运行后,组织开展了清明、五一节前监督检查,发现了若干问题线索。近期,针对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沙河口区各街道以协作区为依托,依照监督办法,组成监督检查组,发挥“两专三兼”人员作用,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人员提供业务支持,集中力量开展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在实践中检验协作区运行机制成效。下一步,沙河口区纪委监委将建立协作区考核办法和督导检查制度,加强协作区内部自检、协作区之间交叉互检,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并对全年工作成果分析总结,发挥协作区聚力作用,实现监督效能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