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沙河口区纪委监委“三优化”举措 促纪检监察协作区监督取得实效

发布时间:2019-06-25 16:46    来源:大连市沙河口区纪委监委
分享到:

  “90个社区,经费使用范围大,涉及的相关账目多,时间紧任务重,但协作区运行以来,大片区相互配合,攥指成拳,打破了人情壁垒,也补齐了业务短板,我们有把握保质保量完成这次专项监督任务......”在启动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监督工作时,大连市沙河口区第三纪检监察协作区的工作人员信心满满地说。

  制定监督项目计划开展监督检查,是沙河口区纪委监委履行监督首责,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协作区的监督职能,加强日常政治监督,打通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区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充分考虑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实际,从人员构成、监督模式、检查形式等方面采取优化措施,打开协作区监督工作的突破口。

  一是优化人员构成。采取“1+3+X”的队伍组建方式,“1”即每三个街道组成一个协作区。各街道的日常监督均以所属协作区为主体开展,联合制定年度监督项目计划并组织实施。“3”即每个协作区由三个街道纪工委组成。在落实监督项目过程中,三个纪工委轮流牵头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实施专项监督检查,促进协同配合整体提升;“X”即若干辅助人员,包括各街道兼职纪检监察专干和外聘的财务审计等专业技术人员。“1+3+X”优化了队伍构成,增强了监督力量。二是优化监督模式。充分发挥协作区对外横向监督可拉成“线”、对内交叉检查可织密“网”的体制优势,视监督项目内容及操作难易程度等具体情况,既可实现“片区”对“片区”的跨区监督检查,又可实现协作区内部各街道交叉互检的常规监督,有效破解了监督熟人难、监督力量薄弱、监督能力不足的问题。三是优化检查形式。各协作区开展日常监督采取项目管理形式,依据《监督工作办法》制定年度监督计划,并经区纪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方可实施。开展监督前需设计监督方案、制定措施,监督检查过程需写实记录,监督结束需撰写监督报告,督促反馈整改。监督检查中,将查阅档案台账、检查审批程序、调取会计凭证、实地查看项目、走访座谈了解、听取群众反馈作为重要手段,从小切口切入,抽丝剥茧、按图索骥,加强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升日常监督实效。

  目前,协作区监督效能已初步显现,在正在开展的低保金申领监督检查中,发现需进一步核实的问题24个,在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监督检查中,发现存在项目设置不科学、超范围使用、资金闲置等方面问题。各协作区将加强对问题的分析研判,视具体情况依规依纪依法下达纪检监察建议,并做好问题线索移交。下一步,各协作区将按计划开展社区楼长和党支部书记补贴发放执行情况、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受理审核及使用情况、困难群体救助情况、混编混岗情况等专项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