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中山区:社区纪委全覆盖 给“小微权力”套上“紧箍”
基层监督力量薄弱,监督不聚焦、不精准……
“熟人社会”监督难,人情干扰大、处置力度软……
如何破解上述基层监督困境,精准发现、及时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大连市中山区纪委监委正以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不断探索该问题的正确答案。为不断延伸监督触角,织密监督之网,区纪委监委积极探索基层监督管理新模式,通过系统梳理社区纪检组织设置,配齐配强52名社区纪委书记、104名纪检专干,实现社区纪委全覆盖,给群众身边的“小微权力”套上“紧箍”。
“为真正做到选优配强,我们全面调研了全区52个社区党员数量、集体资产、地域面积、所属党组织设置等情况,系统梳理分析全区425名社工党员和150名义工委员年龄结构、文化层次、能力素质等情况。”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人员配备上推行正风肃纪监督员通过法定程序担任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建立社区纪检组织与居务监督组织有效的工作机制,形成“点对点”监督合力,不断提升监督效能。
前期人选既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如何选”便成了亟待破解的难题。为使疫情防控与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双战双赢”,区纪委监委坚持疫情防控纪检督查与换届纪律监督同步谋划、同频调度,分级、分区域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按照项目化、节点化要求,对人选推荐、考察、选举等4个工作阶段和“两委”班子职数、区级联审、人选名单、会议流程等56个工作环节进行逐一梳理研究,倒排时序,挂图作战。
“我们分3个层级设立5支换届纪律监督队伍,在不预先通知的情况下随机参加了18个社区的党员大会。”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王峰介绍,“把加强上级对下级的督查指导镶嵌到换届工作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实现从换届前期准备、候选人推荐、资格审查、选举工作组织开展及后续工作全流程监督队伍全覆盖,确保监督无遗漏、无缺位、无死角。”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让“小微权力”规范行使,下一步就要建章立制,推动社区纪检组织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实效化。
区纪委监委经初步研究制定社区纪委工作职责、监督检查规定、纪检干部管理办法、正风肃纪监督员管理办法等10项制度规定,进一步明确社区纪检组织的机构定位、工作职责、工作权限等,同时逐步修订完善业务流程图,细化信访举报办理、开展宣传教育、日常监督管理等工作流程,做到严管深教有机结合,大力推进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廉洁的良好社会氛围。
只有实现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人员的监督全覆盖,形成攥指成拳贯通联动的监督模式,才能真正把监督“直通车”开到群众“家门口”,使“八小时外”监管不再是“真空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