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甘井子区:查处群众身边“微腐败”
“这6个储油罐在我们村埋了4年,现在终于被拆除了,以前一直提心吊胆,如今总算能睡个安稳觉。”看着长期埋在地下威胁人身安全的储油罐在区纪委监委办案人员的督促推动下被逐一拆除,大连市甘井子区某村村民们拍手称快。与此同时,被破坏的3亩农业用地也恢复了耕种状态。
今年3月,甘井子区纪委监委办案人员根据举报线索到某村实地勘察时,发现约3亩的农耕地被硬覆盖,上面停放着几台油罐车,地下埋藏着6个储油罐。经调查确认,该土地性质为水浇地,居然被作为储藏油品使用,不仅改变了农用土地用途,还对周边居民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经核实,该村村民王某于4年前在未征得村委会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将其转让获得的约3亩农用土地,以年租金4000元转租给某能源公司。该能源公司未向有关部门申请便私下进行了硬覆盖。该村农业办经理穆某,未对能源公司租用场地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对村民的担心和顾虑置若罔闻,致使该块农用地被破坏近4年,穆某被给予党纪处分。
基层“微腐败”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危”害无穷,直接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挥霍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甘井子区纪委监委敢于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聚焦教育、农村、司法等“微腐败”易发多发领域,全面起底问题线索,采取“车轮战”方式压茬推进“微腐败”大清扫行动,守护群众的“幸福感”。
“既要提升办案效率,决不让这一轮的案件挂在下一轮清扫行动的台账上,更要注重办案质量,确保所办案件经得起检验。”区纪委监委坚持质效并重原则,对“微腐败”大清扫工作台账实施动态跟踪管理,成立领导小组,实行领导包案,组建室、组、地三方联动工作专班,采取“一天一统计、三天一督办、每周一调度”工作模式,压紧压实全链条责任,确保实现快查快审快结。
为保证办案质量,让每起案件都经得起检验,区纪委监委在办案过程中,采取实地取证与大数据分析等多手段结合,全周期把控各个重点环节。
案前通过大量走访搜集资料,对信息进行集中讨论和综合研判,形成评估报告;案中综合运用“数战宝”“智慧云”等大数据平台分析人物关系、追踪资金流向、找寻隐匿财产,并对证据完整性、材料规范性等诸方面开展全面评查,及时补充完善;案后注重从根源上化解矛盾纠纷,回应群众关切,提升群众满意度。
“对10起匿名举报案件,我们逐一查实,并在一定范围内第一时间通报,解除了群众疑虑,有效解决了重复信访的发生。”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将持续探索建立“微腐败”预警惩治联动长效机制,做实成果运用“后半篇文章”,统筹力量集中攻坚,严把案件质量关和办结审核关,高质量推进第三轮“微腐败”大清扫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