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金普新区:机制顺畅促营商环境优化
“我们继续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梳理优化了跨部门审批事项办理流程,实现企业群众办事找最少的部门、跑最少的路、花最少的时间、交最少的材料。”日前,大连金普新区各职能部门“一把手”纷纷亮相媒体,讲职责、晒承诺,阳光示权,主动接受监督。这是金普新区纪检监察工委开展营商环境监督行动,联合有关部门通过实施治理效果公开机制推出的一项具体举措。
今年以来,大连金普新区纪检监察工委以“主体责任落实、线索查办、治理效果公开”三项机制为抓手,制定精细化、制度化具体措施,保障营商环境监督工作更加规范、更加有力、更加有效。为健全营商环境主体责任落实机制,压实“两个责任”,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金普新区纪检监察工委营商环境监督行动任务分解项目推进工作清单》,确定14项攻坚举措、21个工作措施、50项具体任务,推动构建“清单导引、推动整改、抓源治本、提高效能”的工作链条。
区纪检监察工委领导班子成员认领任务,围绕营商环境整治内容,深入新区职能部门、街道、企业等开展调研。自开展营商环境监督行动以来,推动清偿历史遗留的违约拖欠账款607万余元。此外,在全区各单位绩效考核中设置营商环境建设问题正负面评价机制,提高加分扣分权重,以考核倒逼主体责任落实。
通过完善问题线索查处机制,提升案件办理质效。区纪检监察工委开展“清风联企”活动,与企业加强联系并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34个,多方听取意见建议。紧盯“12345”政务服务平台、信访举报等渠道,多路径收集问题线索。结合全省基层“微腐败”大清扫行动,排查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等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线索6件。
区纪检监察工委坚持优先受理、优先处置破坏营商环境问题,建立线索督办表,逐件明确承办部门和人员,动态更新进展情况,严格落实分管常委包案、审核把关等各项措施,确保违纪违法问题查处到位、涉及企业利益的信访问题解决到位。今年以来,发现营商环境问题线索16个,办结15个,立案2人,留置2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
做好“后半篇文章”,制定“三色”整改督办表推动系统施治。区纪检监察工委将能马上解决的问题归为“蓝色”,督促责任单位立行立改、即知即改;将需要一定时间整改的问题归为“橙色”,明确整改措施和办法,限时整改;对体制机制存在的梗阻问题归为“红色”,重点跟进,标本兼治。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起来,系统彻底抓好问题整改工作。
加大宣传通报曝光力度,优化治理效果公开机制。坚持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相结合,利用“报网微端屏”一体化融媒体平台,设置营商环境监督工作通报台、先进做法展示台、典型问题曝光台,定期通报监督工作进展、典型案件查处、相关经验等情况,全方位、多层次宣传监督工作成果和有效做法。专项监督行动以来,通报了大连金石滩旅游集团原总经理助理、工程部部长邵常青破坏营商环境等典型问题。
“我们还将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剖析纳入警示教育、送纪送法进基层、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内容,深化以案说法、以案明纪、以案促改,引导各级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躬身入局、转变作风、积极作为,增强党员干部优化营商环境意识。”金普新区纪检监察工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