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纪委监委驻市委组织部纪检监察组:坚持“四个聚焦”发挥监督治理效能
大连市纪委监委驻市委组织部纪检监察组以“四个聚焦”为抓手,找准派驻监督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推动派驻监督提档升级、取得实效。
聚焦“三重一大”权力运行,推动主体责任落实
把源头。纪检监察组紧盯权力运行关键环节,对重大事项决策是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要干部任免是否按照规定程序办理、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是否符合政策规定等内容开展“贴身”监督,切实规范权力运行轨道。
盯重点。针对市委党校信息化项目建设、市人才服务中心“大连市人才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等资金集中的采购项目,紧紧抓住权力运行“牛鼻子”,突出过程监督,形成事前研判、事中跟进、事后问效的监督“闭环”。今年,针对某监督单位落实新三定方案、领导干部调整较大的情况,在严把选人用人的制度关、程序关、权力关上精准发力,实现对干部选拔任用全链条监督,确保该单位80余人次的职务、职级调整工作依规依纪、平稳有序开展。
抓链条。要求监督单位在“三重一大”事项动议和酝酿前,将相关议题以书面形式上报纪检监察组。组内召开专题会议对相关事项集中研判、把脉会诊,做到关口前移、心中有数。通过列席班子会议、开展谈话、下沉调研等方式,让监督与“三重一大”决策过程如影随形。督促监督单位在研究“三重一大”会议后一周内,将会议纪要、会议记录上报纪检监察组,相关事项执行后,组织专班对执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防控廉政风险
紧跟步伐。纪检监察组坚持党中央决策部署推进到哪里,监督触角就延伸到哪里;廉政风险在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主体责任在哪里压得不实,监督重心就倾斜向哪里。针对在日常监督中发现某监督单位的下属事业单位在对外经营时风险防控意识不强、内控制度执行不严、财务管理混乱,存在较大廉政风险的情况,迅速成立专班驻点该单位开展专项监督。
严格步奏。一方面通过查阅制度规章、调阅财务凭证、畅通举报渠道等手段掌握情况,积极发现问题。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廉政谈话,加强谈话函询工作,督促推动监督单位深入学习宣传市纪委关于鼓励主动投案相关政策,引导相关人员放弃侥幸心理、卸下思想包袱形成政策感召。
发现问题。近两年来,纪检监察组在日常监督中发现了监督单位部分党员干部存在未经审批因私出国(境)、不正确履职造成国家财政资金较大损失等问题线索,共核查党员干部15人,其中立案审查6人,批评教育9人,向市纪委移送市管干部问题线索1件。
聚焦派驻监督与巡察监督贯通融合凝聚监督合力
定清单。纪检监察组研究制定了《市委巡察整改重点事项监督清单》,确定了11项重点监督检查内容,细化完善了巡察整改日常监督工作措施。针对监督单位整改计划不周、工作滞后、整改不到位等问题,提出批评意见,督促落实责任。
过筛子。在市委第十轮巡察整改“回头看”期间,深入3家被巡察单位,通过听取汇报、调阅资料、实地检查等形式,督促协助监督单位细化整改措施,深化整改内容。特别是对一家监督单位的巡察整改工作,成立专班驻点督导,查阅整改材料32份,调阅相关会计凭证1350份,抽查相关实物资产,对巡察整改难点问题把关过筛。
跟到底。对于监督单位个别历史遗留问题整改工作,督促加大整改力度。同时,体现担当精神,协助其领导班子妥善合理做好整改工作。
聚焦“以案促改”深化成果运用提升治理效能
强化督促整改。纪检监察组在严肃查处违反党纪问题的同时,注重分析违纪问题原因,综合研判监督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形势,聚焦制度缺失、管理漏洞,约谈提醒主要领导,下达整改监督建议,监督整改落实。督促领导班子深入剖析发案原因,不仅要看到违规违纪问题的表面,更要反思在作风建设上“严”的思想不强、制度执行上“管”的力度不够等问题根源。
因事完善制度。针对某监督单位部分党员干部存在未经审批因私出国(境)问题整改中,在规范人员出国(境)登记备案基础上,将所有工作人员纳入集中管理范围,建立证件使用登记和审批登记备案“两个台账”,安排专人分别管理,统一管理证件219个。重新修订完善了《干部职工因私出国(境)登记备案与证件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细化监管流程,防止同一问题反复发生。
强化成果运用。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协助监督单位机关党委加强以案促改,组织召开干部职工警示教育大会、支部组织生活会,运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督促提醒基层党支部加强教育帮带,通过谈心谈话、定期回访等工作,做好受处分人员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