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纪委监委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室组联动”早介入 助推农村“阳光三务”运行平台初显成效
今年上半年以来,大连市纪委监委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聚焦全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合同管理不规范、集体资产处置不规范、集体资产被长期占用、集体经济组织违规举债、集体资产不入账、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六个方面的问题,积极与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联合行动、提前介入,发挥“室组联动”优势,以“阳光三务”运行平台为落脚点,从4月份起联合市农业农村局等5家市直部门,开展为期7个月的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专项整治工作,积极探索由“事后监督”向“过程监督”转变的新型监督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凝聚强大监督合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纪委监委协助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市委组织部、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成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专项整治工作专班。联合制发《大连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了整治工作重点、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二是强化工作指导。纪检监察组与市农业农村局共同起草方案、共同督导过程、共同研究问题,对村级财务、集体资产管理等20多项自查自纠示范文本进行梳理、设计和规范,为统一核实全市农村集体资产提供了借鉴。三是压实主体责任。通过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协调全市涉农区市县纪委监委开展工作,9个涉农区(市)、113个乡镇(街道)均成立了整治工作小组,1025个村集体成立了工作小组,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五部门横向协作、“市县乡村”四级上下联动的网状工作机制。
严格过程管控,推进精准靶向监督。一是严格问题清单管理。建立工作过程、问题台账、管理制度、集体资产台账和政策文件等五项清单,为开展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专项整治铺垫了基础。二是建立工作调度机制。市级按月调度至乡镇一级、县级每半月进行一次调度、乡镇随时调度各村工作进度,把监督工作时刻落实在工作过程中,对于进度缓慢以及工作不认真不积极的县、乡、村,督促其主管单位进行跟踪督导。三是深入一线调研督导。在管控过程中,纪检监察组会同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对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一年来的运行情况进行实地检查调研;联合五家成员单位组成4个调研组分别对8个区市县、16 个乡镇(街道)、33个村集体组织进行专题调研督导;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纪检监察组和市农业农村局多次对专项整治阶段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专题研讨,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强化整治跟进,推动高效成果转化。一是推动问题整改。自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清查整改六类问题644项。二是促进资产流转,专项整治工作有力推动了农村集体资产进场交易。三是实行信息公开。督促相关单位加强政策指导,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所有的村实现网上记账,把2021年以来村集体年度预决算、账务收支、集体资产处置信息上传至“阳光三务”平台,提高财务公开效率。全市所有涉农区市县、乡镇(街道)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均已建立账号,实行了会计电算化全覆盖。目前集体资产基础数据录入工作正在加紧推进,预计10月底前全部完成。
修订完善制度,助推平台全面运行。针对2017年以来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资产管理中积弊的六大问题,一方面,“室组联动”的工作模式产生的助推力度大。纪检监察组督促市农业农村局结合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15项规定进行重新修订和完善,为全市涉农区市县提供了标准化的参考。另一方面,农村集体资产进入平台交易是盘活集体资产、预防基层微腐败的有力途径。通过“背靠背”“不见面”的竞价交易模式,促进集体资产流转交易公开化、透明化和规范化,真正做到“干部清白,百姓明白”,有效地解决了“串标转标”等问题,增强了农民的信任与支持,从源头上预防了基层微腐败的发生,较好地推动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在阳光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