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振兴区:“三个聚焦”推进监督责任落地生根
今年以来,丹东市振兴区纪委监委聚焦中心任务、第一职责、作风建设,强化政治监督,构建监督格局,提高监督质效,全面推进监督责任落实落细、落地生根。
聚焦中心任务,强化政治监督。一是抓防疫监督,推动责任落实。紧盯疫情防控,监督推动中央和省市区委疫情防控工作决策部署落实落细,制发《关于落实疫情防控监督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成立14个监督检查组,针对疫情防控不力、火线提拔表彰、防治医务人员薪酬待遇等,开展监督检查485次,制发工作专报10期,通报典型问题24个,督查立行立改问题63个,发现问题线索7件,转立案2件,处理7人,通报曝光2人。二是抓政治监督,保障制度执行。开展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强化精准督责专项监督检查,发现问题27个,完善机制12个;督促各级党委(党组)按要求报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召开振兴区(合作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联席会议;对全区各单位、各部门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开展监督检查,督促制定相关制度102个。三是抓专项监督,优化政治生态。认真纠治脱贫攻坚领域作风问题,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开展监督检查29次,下发提示函125份,建立长效机制1个。持续做好扫黑除恶打伞破网工作,督促案件线索双清零,27件案件线索全部办结,对承办的8起涉恶案件,制发监察建议书、警示报告、剖析报告,督促推动整改治理、建立长效机制。
聚焦第一职责,构建监督格局。一是聚焦纪律监督,力促严谨严肃。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纪律监督,今年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315件,处置问题线索172件,运用“四种形态”处理党员干部230人次,其中,“第一种形态”处理189人,同比增长127.71%,占四种形态82.2%,有效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问题发生。全区立案78件,结案50件,处分48人,涉及“一把手”违纪立案4人。二是聚焦监察监督,力促规范高效。绘制业务流程图、印制案件审查调查工作程序、手续及审批流程图,制作案件文书模板,规范监督执纪工作程序,促进“纪法”贯通、“法法”衔接,更加规范使用监察权。对监察对象进行重新统计,共计3459人;强化监察监督调查处置,采取留置措施3人,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2人。做好审查调查后半篇文章,督促发案单位健全完善制度,堵塞监管漏洞,向发案单位提出监察建议14份。三是聚焦巡察监督,力促巡改并重。对13个区直部门及归口管理事业单位和3个街道及所辖15个村、社区党组织开展3轮常规巡察,提前一轮完成本届区委巡察“全覆盖”任务,共发现问题130个,形成问题线索3件。抓好巡察整改工作,督促被巡察单位制定整改措施,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40多个,确保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四是聚焦派驻监督,力促有效覆盖。深化派驻机构改革,推动派驻监督有效全覆盖,将人民法院、检察院统一纳入派驻监督范围,实行综合派驻。强化派驻机构考核管理,实现派驻机构与委机关合署办公,同考核同管理,制发《振兴区纪委监委派驻机构管理办法》等3个制度,推动派驻机构发挥作用,促使派驻监督落实见效。5个派驻纪检监察组通过列席会议、提醒谈话、日常检查等方式,对全区58个机关事业单位开展派驻监督全覆盖,共开展廉政谈话213人次,受理问题线索19件,立案4件,办结11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人,组织处理3人。
聚焦作风建设,提高监督质效。一是紧盯四风问题纠治,推动化风成俗。强化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四风”问题监督纠治,成立135个检查组开展监督检查307次,督促党组织开展廉政谈话6827人次;开展严禁违规操办参加升学宴、谢师宴专项治理,共有141个单位、部门,2022名党员、公职人员参与自查;对文山会海突出、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等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开展检查26次,发文同比减少53.5%。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通过使用惠民扶贫资金网,共发现问题169件,解决159件,涉及问题线索9件,立案1件;发挥正风肃纪监督员探头前哨作用,发现问题45件,解决34件,立案10件,党纪政务处分4人,组织处理3人;开展合村并居中侵害农民利益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改监督工作,排查出问题线索1件并予以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