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纪委监委驻市公安局纪检监察组:打好“六张牌”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01-29 10:37    来源:丹东市纪委监委
分享到:

  新年伊始,丹东市纪委监委驻市公安局纪检监察组督促驻在单位以提升改革创新动力、涉企服务水平和执法规范化能力为抓手,打好“六张牌”,不断夯实营商工作基础,优化政务服务效能,助推全市公安机关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

驻市公安局纪检监察组对驻在单位营商环境建设支队开展监督检查

  认真履行派驻机构职能职责,打好“监督牌”。驻市公安局纪检监察组紧紧围绕《省纪委监委营商环境监督行动方案》和市纪委监委的相关决策部署,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从严管党治警的重要政治任务,坚持“严”的主基调,强化监督执纪举措,通过查阅文件、实地走访、询问办事群众、电话测试等方式,对全市公安机关政务服务窗口建设、服务事项“就近办”、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政务公开工作、涉企案件查办,以及窗口工作人员在岗情况、服务态度、业务掌握情况、一次性告知等服务制度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近日,驻市公安局纪检监察组对市公安局营商环境建设支队公布举报电话、涉企案件办理及举报线索受理等进行了详细询问,督促其与纪检监察组和驻在单位机关纪委同向发力,广泛受理破坏营商环境的问题线索,建立分类快速的处置机制。

纪检监察组工作人员检查丹东市公安局中心城区警务服务驿站车驾管、户政、出入境业务受理情况  

  着力完善公安综合窗口建设,打好“标准牌”。驻市公安局纪检监察组督促市公安局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和分中心及116个派出所综合窗口做到七统一,即:统一标志标识、统一窗口设置、统一受理清单、统一审批流程、统一便民设施、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服务用语。制作“丹东公安政务服务窗口服务规范”视频教材,制定下发《丹东市公安局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受理材料流转规范》《丹东市公安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基础知识“三十问”》,对综合窗口进行统一规范,让群众和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只找一个人”。督促营商环境建设支队研究制定全市公安“双星评选”方案(星级窗口、窗口服务之星评选方案),制定窗口评分细则,推动和促进全市公安机关窗口服务质效,提高窗口单位服务形象、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监督推进“放管服”举措落地,打好“服务牌”。着力推进交警机动车、驾驶证、互联网三大类20项业务“就近办”。截至目前,该三大类业务在全市已有31个派出所、市行政服务中心公安窗口、东港行政服务中心公安窗口和市内3个交管业务服务站可以就近办理。同时,驻市公安局纪检监察组督促驻在单位大力压缩审批时限,对全市政务服务事项31项涉公安的承诺件,实现容缺受理。完成了辽宁公安“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与丹东市县一体化网上审批平台132项服务事项的对接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网上办件54769件,网上办件质量保持全省前列。

  创新推出“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打好“解忧牌”。驻市公安局纪检监察组督促驻在单位在全市各级政府服务大厅公安窗口、各交警办事大厅、各出入境大厅设置“办不成事”窗口16个,设立提示标牌,每天由值班领导在“办不成事”窗口值班,负责受理群众、企业提交申请材料后未能成功办理或解决的问题。建立“受理—分类—办结—反馈”闭环工作机制,着力解决群众、企业的堵点、痛点和“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线上线下一共受理问题116件,解决109件,赢得群众一致好评。此项工作被辽宁法制报社和辽宁长安网评为2021年度“全省社会治理十大创新”事例。

  全力打造“六点双圈”服务矩阵,打好“宜居牌”。驻市公安局纪检监察组督促驻在单位创新推出“六点双圈”服务矩阵建设,“六点”即在高校学府区、金融商贸区、外国人聚居区、重点工业区、风景名胜区、城市中心区六类点位依托现有警务室,优化政务服务资源,拓展公安审批功能;“双圈”即在人员密集区建立8分钟政务服务圈,在相对偏远的农村地区建立 30分钟政务服务圈,让“就近办”“一次办”“马上办”落到实处,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办事创业。目前,各县(市)区公安局已同步打造,预计2022年3月份完成。

  督促驻在单位规范侦办涉企案件,打好“护企牌”。驻市公安局纪检监察组推动驻在单位制定《涉企案件受案投诉举报线索办理工作规范》,防止出现有案不受、立案不查等问题。组建服务企业“法律顾问服务团”,以相关警种为成员单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对涉企疑难、复杂案件进行专门研究,提供专业化法律服务、咨询和援助。强化涉企案件监督,每月开展一次涉企案件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跟踪督促整改。同时,加大涉企现案侦破的监督力度,近期先后破获了“12.28”特大生产销售假冒品牌红酒案件、公安部挂牌督办系列妨害动植物防疫、检疫案等一批典型案件,打击非法、保护合法,受到了企业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