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数据赋能核粮补 揪出“蛀虫”查“微腐”
“永甸镇欢喜岭村村民常某已经将自有土地租赁给村集体修建大棚了,土地用途发生了实质变化,却还领取381.24元的补贴。”这是丹东市委第二巡察组在对宽甸县永甸镇开展巡察时,通过大数据平台发现的一条异常信息。
“马上进行数据比对,要弄清常某家中土地面积及领取相关补贴的时间和金额,同时追踪了解钱款走向和审批程序,是否存在侵占冒领、监管部门失职失责等方面问题。”市委第二巡察组组长说。针对发现的问题,巡察组立即召开组务会进行会商研判,通过市纪委监委大数据中心的惠民扶贫资金模块调取数据,与乡镇惠民资金发放材料比对分析,巡察组了解到欢喜岭村村民常某实有土地2亩,自2021年以来在将2亩的土地租赁村集体用于建设大棚后,每年仍冒领2亩土地的玉米生产者补贴和农民实际种粮一次性补贴的事实。
市委巡察组以“小切口”撬动“大监督”,由点及面,迅速对永甸镇、长甸镇、石湖沟乡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情况进行梳理,积极运用“大数据+监督”创新方式,紧盯补贴申报、发放、使用等重点环节,以大数据比对实现全覆盖,查看原始台账资料,深入田间地头、村间院落,走访村干部和村民,深入挖掘有关农村冒领“农民实际种粮一次性补贴”“玉米生产者补贴”等问题线索,纠治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推动被巡察党组织落实整改。
进驻3家被巡察乡镇以来,市委巡察组充分发挥巡察监督“探头”作用,以数据分析为基础,带着疑问走访调查,精准筛查出140户存在问题农户,发现镇村相关工作人员在申报、审核、抽查国家专项补贴中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导致补贴被冒领等问题线索6条,核查套取补贴金额共计2.8万余元,在农村基层干部群众中起到了明显的震慑作用,督促被巡察乡镇、各职能部门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助力打通惠农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农民实际种粮一次性补贴是重点强农惠农政策,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我们要聚焦民生小视角,监督规范村级小微权力运行,依托大数据赋能,全力彻查村组‘微腐败’,揪出啃食农民利益的‘蛀虫’,为护航乡村振兴贡献巡察力量。”市委第二巡察组组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