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原县:深挖细查 靶向纠治农村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

发布时间:2023-01-13 09:39    来源:抚顺市纪委监委
分享到:

抚顺市清原县纪委监委把纠治农村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作为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内容来抓,紧盯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着力纠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不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

聚焦“重点领域”,破解突出问题。聚焦重点问题,加大监管力度,重点围绕项目资金政策落实过程中履职尽责是否存在庸懒散拖、“吃拿卡要”、与民争利等违反廉洁纪律、群众纪律的问题;针对民生资金政策落实和使用是否存在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措施不力、未完成任务目标,滞留、截留、挤占、挪用及虚报、冒领、骗取、贪污项目资金等违纪问题开展监督检查,紧盯老问题和新表现,深挖细查、全面查摆,切实把问题查深、找准、摸透。列出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全面检视、靶向治疗。今年以来,推动整改相关问题10个。

紧盯“薄弱环节”,延伸监督触角。通过“线下+线上”双向发力,实现农村廉情监督全覆盖。充分利用廉情工作站贴近群众优势,以乡镇纪委为单位建立“雷锋式”廉情工作站,14名乡镇纪委书记任站长,配备188名廉情监督员,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聚焦惠民政策项目落实情况开展实地排查、聚焦基层组织履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聚焦群众诉求问题开展走访核查,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同时,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将“民生资金大数据平台系统”对比发现的疑似问题数据交由各乡镇纪委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形成线索后,报县纪委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按照职责和管理权限分别由县、乡镇纪委依规依纪进行处理,将监督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运用“四种形态”,形成有力震慑。坚持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发现的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穷追不舍、露头就打。常态化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今年以来,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农村党员干部42人。对移送的重点问题线索,特别是在专项监督过程中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的,从严查处、精准问责,消除懒政、怠政思想苗头,做到有责必担、失责必问、问责必严,让“太平官”“躲事佬”无处藏身。截至目前,共发现问题线索86件,立案86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8人。同时,将监督执纪由“惩治极少数”向“管住大多数”拓展,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