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刻不停的斗争姿态书写守护民利新篇章

——新时代新征程抚顺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二

发布时间:2023-02-15 13:48    来源:抚顺市纪委监委
分享到:

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

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2022年,抚顺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守初心担使命,坚持人民至上,在反腐惩恶中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在维护群众利益中敢抓敢管、担当作为,紧盯困扰群众的痛点难点问题,以“大清扫”治理基层“微腐败”,以“阳光三务”促微权力公开,以“大数据”应用提升监督效能,以专项整治解急难愁盼,以一刻不停的斗争姿态推动基层政治生态持续净化,全面从严治党直抵“末梢”。

无“微”不治:让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无处遁形

“某社区书记田某存在私吞垃圾处理费问题……请纪委给予彻查。”去年,全市“微腐败”大清扫刚刚启动不久,顺城区纪委监委就收到了来自将军街道某社区居民们的实名举报,举报称,某社区书记田某存在私吞垃圾处理费并涉嫌贪污问题。顺城区纪委监委针对群众举报立即展开核查,从严从快查实了田某的违纪违法行为,田某受到纪法的严厉惩处。去年初,按照省纪委监委的部署要求,抚顺市纪检监察机关把“打好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组合拳’,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贯穿全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全域启动基层“微腐败”大清扫行动,下大力气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一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启动三轮基层“微腐败”大清扫行动,目前收到的401件“微腐败”检举控告件已经全部办结,办结率、立案率与群众满意率排名均居全省前列。

“微腐败”啃食的是群众利益,破坏的是群众对党的信任,动摇的是党的执政根基。面对“微腐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用实际行动表明了坚决态度:问题不放过、监督不停步、惩处不手软。

——“一盘棋”布局、“一体化”推进。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主动作为、综合施治、务实行动,建立党政主要领导和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双包案”工作机制,实施全市“一盘棋”布局、“一体化”推进,以机制创新为打好打赢“微腐败”大清扫歼灭战奠定坚实基础。

——“问题清单”变“满意答卷”。去年,某培训机构反映新抚区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在年检中刁难企业。新抚区纪委监委在严肃处理4名违纪责任人的同时,主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帮助企业解决了年检问题。去年在“微腐败”大清扫行动中,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基层“微腐败”大清扫行动放在突出位置来抓,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打出周调度通报、带案下访、发函约谈提醒、督办信访问题等一系列组合拳,让信访“问题清单”变“满意答卷”。

——聚焦重复举报,全力攻坚化解。市纪委监委坚持查办案件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追责问责与告知反馈相结合,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人员不处理不放过、反馈不到位不放过。针对查否的匿名重复举报,市纪委监委积极探索在村(社区)组织召开由党员干部、村民(居民)代表、正风肃纪监督员等参加的民主评议会议,以公开促进矛盾化解,有效化解重复举报问题。

——协同作战,有效提升查办质效。市纪委监委坚持查办案件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追责问责与告知反馈相结合,在查办案件中采取县乡联动、聚零为整、“大兵团”协作、“室组地”联合、交叉互查和提级办理等方式,对热点问题优先处理,对民生问题重点处理,有效提升查办质效。

见“微”知著:让“微权力”运行在阳光下

“谁享受了低保、新农合报销了多少、地力补贴是多少、村集体产业分红给多少……现在我打开手机就能知道得清清楚楚。村里亮出‘家底’,我们随时随地都能了解,心里也有底。”“阳光三务”监督平台的推行建立,让清原县南口前镇南口前村村民们赞不绝口。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阳光更让权力寻租的暗箱变得越来越公开透明。一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把打造“阳光三务”作为基层“微腐败”大清扫的有力抓手,升级换代市级民生领域大数据监督平台,研发本市“阳光三务”2.0版本,实现了社区“三务”公开、乡镇(街道)终端一体查询机、行政村十年“三务”数据二维码公示监督“三个全覆盖”,让数字赋能基层监督,推动基层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建立了信息公开、问题收集整理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制定了“阳光三务”工作标准,悉数梳理村干部行权用权“微事项”,对村级权力运行、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等资料进行整理、审核、问题反馈、整理归档、直至发布信息,实现应公开事项“零遗漏”“无死角”。

权力越公开,监督越透明,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就越高涨,倒逼村干部谨慎用权、规范履职,基层正气充盈。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微”监督模式,让人人成为小微权力的监督员,通过“阳光三务”监督平台,将自己的诉求、疑问、意见建议等随时随地进行反馈,各职能部门了解情况后为民办事积极性很高,并对办理结果及时回应,进一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充分调动了村(居)民参与监督村(居)务的积极性,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微”中有“大”:让监督执纪跑出“加速度”

在市纪委监委大数据应用中心,每天有成千上万条各类信息实时在这里交互比对、检查分析。“以查银行账单为例,七八个银行几百页的流水账单,人工比对费时费力,现在使用大数据比对瞬间就会发现可疑之处。”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我们查办交通银行辽宁省分行原副行长于某某案件、市国际工程咨询集团原总经理付某某案件,打开了缺口、提高了质效。”

2022年,市纪委监委启动实施“大数据赋能年”行动,成立专职负责大数据建设和应用的第十三纪检监察室,建成涵盖53个单位91种数据的信息查询平台和电子数据调查室。通过大数据智慧赋能,监督执纪有了“火眼金睛”,由过去的“人在看”变为现在的“云在算”,助力监督执纪跑出了“加速度”。

一年来,大数据的运用实现了对“微腐败”的大清扫、对“微权力”的“大”监督。升级县(区)民生领域大数据监督系统,建成全市统一指挥调度平台,实现数据提取全覆盖、恢复无障碍、分析智能化,以“数据跑路”代替了“人员跑腿”,通过大数据定向“扫描”、精准“导航”,提升发现问题、固定证据、精准打击的能力,助力审查调查提质增效。一年来,新建大数据监督模型17个,发现问题线索6168件,立案43件,处分处理33人。大数据监督和办案“双轮驱动”格局已经形成,实现了由工具向工作的升级跨越。

民生领域大数据监督平台、“阳光三务”平台、信访举报平台、特邀监察员、基层正风肃纪监督员……众多的监督力量在网上聚合,织起了一张“大监督”网。一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紧盯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大监督网”作用,围绕教育领域“微腐败”、医疗卫生领域低保病例造假、司法领域虚假调解和援助、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重点民生领域,开展了十大专项监督整治行动,靶向施治、重拳整治,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巩固拓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争作贡献促振兴”实践活动的成果。一年来,督促办好民生实事5918件,督促推动化解信访问题556件;在民生领域十项专项整治中查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 418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46人,移送司法机关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