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辽宁纪检监察网>>阜新>>阜新-要闻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强化“三务”公开监督 力促“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发布时间:2023-11-16 11:07    来源:阜新市纪委监委
分享到:

“哈拉户稍村‘两委’成员办升学宴的事谁来管?”近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东梁镇镇级信息管理员在日常登录“辽宁阳光三务”平台时,一条反馈信息引起了他的注意。信息管理员立即向镇纪委进行汇报,镇纪委迅速调查核实,查实了哈拉户稍村委会委员赵某为其女儿举办升学宴的问题,赵某被给予政务记过处分,违规所得礼品礼金全部上缴。

今年以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纪委监委把全面落实“阳光三务”作为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的有力抓手,通过规范流程、完善机制、定期督查,促使党务公开明确、村务公开具体、财务公开透明,充分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力促基层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

“现在有了‘辽宁阳光三务’平台,啥都摆在明面上了,包括收入支出的每一个细节都一清二楚,这对村干部来说既是一种监督约束,更是一种保护,我们开展工作更有干劲了。”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八家子镇八家子村党支部书记说道。

“三务”公开到不到位,群众最有发言权,事实最有说服力。为了让“阳光三务”工作真正走到老百姓的身边,县纪委监委将“阳光三务”列为各乡镇街、各单位“一把手”工程,构建“村级公开、乡镇审核、部门把关、纪委监督”的“四位一体”工作模式。与组织、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协调联动,紧盯录入、审核、发布三个关键点,强化对“阳光三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截至目前,全县36个乡镇街,390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实现上线运行,平台注册用户201414人,群众满意率100%,全县累计发布数据168682条。县纪委监委受理信访举报同比下降41.4%,受理检举控告同比下降43%。

“杜代营子村五组有处铁路桥墩严重挡水,给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安全隐患,我把情况反映到‘辽宁阳光三务’平台上了,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

由于今年雨季连续降雨,大巴镇杜代营子村五组有一处废弃桥墩没有及时拆除,严重影响排水,在收到留言反馈后,大巴镇纪委迅速责成镇村两级工作人员到现场实地查看,组织人员清除挡水的桥墩,并雇用挖掘机将附近淤堵处进行疏通,确保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赢得了群众好评和点赞。

为真正让群众诉求有回音、群众建议有反应、群众意见有反馈,县纪委监委探索建立“阳光三务”“三办”处置机制,即对意见建议类留言统筹办、对问题线索类留言优先办、对具体诉求类留言监督办。在立足“县乡一体化”监督格局的基础上,不断推动“三务”公开与大数据、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的联动监督,推动“三务”公开真正做到无死角、全覆盖、“真阳光”。

“财务公开7项内容中的固定资产单项内容录入不全,有的只录入公开的标题,具体内容哪去了,群众利益能得到合理保障吗?”

县纪委监委在日常监督和审查调查中发现,部分村(社区)存在录入事项归类不规范、公开内容不全面、公开数据与账簿记录不相符等现象,违反《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规定,极易造成“三资”流失和信访矛盾。通过实地查看公开栏、查阅会议档案资料、入户走访群众等形式,推动及时发现、有效解决“阳光三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推进‘阳光三务’,以精准监督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把‘小微权力’晒在阳光下,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