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好文风说的是人们心里的话
文风从来不是一件小事,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话语体系和社会风气。李白所嘲“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李贺所叹“寻章摘句老雕虫……文章何处哭秋风”,至今值得我们省悟。毛泽东同志更是把文风与党风联系起来,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他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开列了党八股的八大罪状,并且还对怎样改进文风开列了处方。可见,文章好坏,文风如何,不是小事,而是大事。
那么,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什么样的文风才是好文风呢?
一曰短小精炼。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历来是我们党倡导的优良作风。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严肃批评长而空的文章,要求“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立片言而居要。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一文不足千字,却把共产党人的宗旨和价值观讲得畅晓明白;邓小平主持起草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报告,只有5000字左右,“也很管用”。大道至简,要言不烦。写文章要力求言简意赅,精炼精粹,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不用两句话,一段话能讲明白的不用两段话;文章写成后,不妨多看看,多改改,去掉冗余文字,力求干净利落。
二曰言之有物。文字是思想的外衣,改文风,最基本的要求是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能够回答受众所关心的问题,给人以感悟和启迪。曾巩有一篇《越州赵公救灾记》的文章,说的是北宋熙宁八年夏天,越州遭遇严重旱灾,一位叫赵抃的当地官员尽力施救,取得成功。此文开篇即直接抛出了赵抃发向各地的七个问题: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之后,紧接着讲赵抃的救灾措施,条条精准、务实管用,散发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务实气质。写文章的目的是给人看的,是为了解决问题的。首先要务实,有的放矢,言之有物;要真实,实事求是,表达真情实感;还要扎实,经过调查研究,有真知灼见。这样的文章才能真正赢得受众青睐,且务实管用、解决问题。
三曰生动形象。文章要富有时代感和新意、有创新和吸引力,就应该善于运用典型的事例、形象的比喻、生动的语言等,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可感,用平实的语言阐发深刻的思想,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可读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因其思想深刻、生动朴实、语言鲜活等特点,让人一看就懂,感染其中。他讲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说“能不能吃上菜就是政治”;谈一个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论生态文明建设,一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胜过了万语千言。这些论述既深刻又实在,既形象又生动,具有很强的震撼力、感染力。语言表达方式是一种大智慧,只有心怀苍生,才能使语言有亲和力;只有洞悉事理,才能使语言有穿透力;只有向群众学习,才能使语言有吸引力。好的文风说的是人们心里的话,是有烟火气的话,是有滋味有新意的话。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新时代需要好作风,好作风呼唤好文风。改掉长篇累牍的形式,改掉言之无物的内容,改掉晦涩难懂的语言,让我们的文风更亲切些、生动些、朴实些,犹如秋天修剪的树枝那么俊秀挺拔、春天绽放的百花那么鲜活亮丽,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丰厚的滋养。(向贤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