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县:“清风行动”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没想到能这么快就收到这笔贷款资金,真解了我在收花生旺季的燃眉之急啊!”日前,锦州市义县头道河镇李西沟村村民黄大爷将“阳光办贷暖人心 高效服务赢赞誉”的锦旗赠送给义县农业银行支行营业室,表达了对网点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
群众满意的背后,是义县深化清廉建设、助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义县将清廉建设与优化营商环境深度融合,通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职能监督闭环等举措,开展清风校园、清风窗口、阳光市场等系列“清风行动”,着力打通便民利企“神经末梢”,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义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责定位,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护航重大项目建设主线,下沉至全县危化品领域、矿山领域、冶金工贸领域重大项目建设一线驻点调研,联合县应急管理局进行全方位安全生产帮扶指导,发现并协调解决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的“难点”“堵点”以及权力运行存在的廉政风险点。
每逢重要节点,义县发改局、县市监局、县工信局便联合开展阳光市场行动,对市场价格情况进行监测和检查,着力解决好群众反映较多的民生热点领域价格问题,工作组同志还深入各门店进行政策宣传、提醒告诫,积极引导经营者加强价格自律,做到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合理定价,以诚信为本,以服务为道,充分发挥价格监管职能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我参与了这次七年级‘阳光分班’的全过程,分班公开、公平、公正,程序都摆在桌面上,还有纪检监察干部参与监督,既透明又公平,我对这次分班结果感到很安心也很满意!”日前,为推进“清风校园”建设,义县纪委监委坚持靠前监督、全程监督、跟进监督,对义县宜州实验中学1078名小升初学生“阳光分班”开展全过程、嵌入式监督,以公开、透明的方式,公平公正的现场分班,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有效化解“挑班”“择师”“选生”等教育领域不良风气。
审批服务窗口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前沿阵地。义县纪委监委联合政务服务部门评选“清风辽宁政务窗口”13个,在全县范围内征集“破坏义县营商环境监督举报”和“影响振兴发展做法问题线索”的公开信,集中受理企业和群众反映的复杂疑难事项,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获得感和满意度。
“坚决查处破坏营商环境问题,把一体推进‘三不腐’贯穿优化营商环境全过程各方面。”今年以来,义县纪委监委共查处破坏营商环境案件72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2人,留置7人,移送司法机关2人,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7份,通报曝光1起3人。同时,印发《义县清理影响振兴发展做法工作方案》《关于深入开展营商环境专项监督护航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督促引导党员干部主动履职、热情服务,亲清有界、公私分明;引导市场主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