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开发区:“大数据”赋能监督提质增效
锦州开发区纪检监察工委按照省、市纪委监委关于大数据监督工作的部署要求,大力推动大数据技术与纪检监察工作深度融合,深入开展大数据建模工作,推动大数据监督和大数据办案“双轮驱动”,切实为监督赋能增效。
打破数据壁垒,实现应收尽收
坚持高位推动,锦州开发区纪检监察工委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大数据监督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大数据监督工作顶层设计,做好指挥调动、督促推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指派专人负责大数据监督信息采集、问题处置等具体工作,推动形成各司其责、分兵把口、一体落实的工作责任体系。
坚持把数据完备作为开展大数据监督的基本前提,不断打通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共制发采集数据信息函55份,协调48家部门(单位)对监察对象六类人员基本信息、党员基本信息、“一卡通”发放信息、村干部基本信息等73项信息进行数据采集。截至目前,共采集相关数据40余万条,把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整合起来,实现数据“颗粒归仓”,以详实数据为大数据监督提供有力支撑。
精准数据建模,巩固专项监督
锦州开发区纪检监察工委严格按照市纪委监委大数据监督“全员建模”“全覆盖建模”的总体部署和相关要求,坚持把“高质量建模、建高质量模”原则贯穿大数据建模工作始终。研究制定《开发区纪检监察工委大数据监督建模实施办法》,深入各街道、区社会事业发展局、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金融局等多家单位,聚焦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对惠民惠农财政“一卡通”补贴政策清单、补贴的政策依据、补贴对象范围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调研。
通过对比研究,锦州开发区纪检监察工委对“玉米和大豆种植者补贴”建立专项监督模型,制发《玉米和大豆种植者补贴建模工作计划》,通过不断优化算法算力,制定“五清单”,调整制定相应的比对规则,顺利将目标数据从1.4万余条领取玉米和大豆种植者补贴和土地台账等基础数据中精确地寻找出来,同时对发现的问题数据逐一进行排查核实,对核实出的问题线索及时、精准进行处置,形成数据采集、比对碰撞、结果反馈、问题核查、处置办理全链条工作流程。
截至目前,通过大数据比对发现疑似问题数据3777条,经逐一核查发现问题数据287条,形成问题线索8条,立案2人,组织处理10人,挽回经济损失1.4万余元。
强化制度建设,提升治理效能
开发区纪检监察工委坚持促进监督与治理同步提升,在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压实主体责任的同时,及时将监督模型转化为治理模型,紧盯“人”“钱”“责”,针对“谁符合享受补贴条件,谁审核的”“种植面积有多大,补贴资金有多少,发到谁手中”“哪个部门负责监管,责任如何落实”等一系列问题,向街道、区农业农村局等主责部门制发3份监察建议书,督促其深入整改存在问题,推动建立健全补贴审核、发放等相关制度,切实做好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
同时,锦州开发区纪检监察工委制作大数据监督短视频,依托“锦上滨海”公众号进行展播,进一步提升全区各部门(单位)对大数据监督工作的知晓率,促使全体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合理运用手中权力,正确履行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