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辽宁纪检监察网>>理论阐释

发挥辽宁特色优势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06-11 08:50    来源:辽宁日报
分享到: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辽宁拥有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资源、生态、产业、科研、区位优势,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找准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路径和方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全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以“新”促兴、以“质”致远,不断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夯基蓄能,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载体是产业。辽宁产业基础较好,工业门类齐全、工业体系完备,具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条件。因此,应锚定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把加快建设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重点产业集群作为实践路径,把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作为主要抓手,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筑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辽宁应把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大幅提升传统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从制造大省迈向智造强省。要以新质生产力要素为引擎赋能传统产业,做优做强做大数字经济,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抓住国家当前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机遇,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推动产业技术变革,通过颠覆性技术、前沿性新兴技术催生新产业、新动能,提升产业竞争力。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把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推动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大力培育重点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通过扩能改造、项目开发、兼并重组等方式延伸产业链。重点推进数控机床等12个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积极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增强发展新动能。遵循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规律,聚焦未来产业高端、智能、绿色、融合演进趋势和完整、先进、安全的发展要求,遴选出重点发展方向和培育对象。重点围绕人工智能、细胞治疗、元宇宙等领域,智能制造、前沿材料、氢能储能、生物育种等细分领域,全面布局未来产业。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省内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等开展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探索,实施一批“从0到1”的原创性、颠覆性创新研究项目,引导大科学装置布局未来产业技术研究,加快突破一批标志性、引领性应用产品,积极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依托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品研发、主体培育、场景应用、生态构建、安全治理等七大路径,逐步形成未来产业发现、培育和形成机制,构建未来产业发展生态,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

发展银发经济、低空经济和文体旅产业,开辟发展新赛道。充分运用数字技术等新质生产力要素赋能银发经济,培育壮大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智能适老化产品制造和服务业。抓住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大发展的机遇,大力推进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发展并辐射带动相关领域的融合发展,推进低空经济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技术和产业融合发展。锚定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目标定位,充分挖掘我省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资源,推进科技与文体旅深度融合,打造新场景,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辽宁特色的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新路子。

强化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辽宁应凭借科技、教育、人才资源优势,锚定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目标任务,围绕产业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整合和优化科教创新资源,以争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抓手,加快动力变革和赛道转换,抢占制高点,厚植新优势,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努力走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推进重点实验室群建设,高水平打造辽宁实验室,加快沈阳浑南科技城、大连英歌石科学城、沈抚科创园建设步伐,扎实推进先进光源等大科学装置研究项目。围绕产业需求组建省重点实验室群,集聚项目、人才、成果等服务重点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辽宁基地建设,争取更多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和配套项目落户辽宁,促进大量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向辽宁汇聚。

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高校院所参与的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用新技术、新平台、新产品促进优势产业迭代升级,赋能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培育未来产业。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构建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强化中试孵化能力,完善中试基地布局,搭建撮合对接服务平台,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健全平台、项目、人才、资金等资源一体化配置机制,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进企业、走向市场,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良性互动。

进一步优化科技人才发展环境。贯彻落实新时代辽宁人才振兴大会精神,推进人才强省建设,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人才根基。深入实施“兴辽英才计划”,加快建设全要素汇集、全链条支撑、全周期服务的人才生态,引进培育一批战略科学家和技术领军人才团队,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为未来产业储备高素质创新人才。

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形成新型生产关系

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共同驱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因此,应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全面深化改革,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环境。

更好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加强和完善顶层设计,更好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引导等方面的作用,科学布局、重点突破、分类指导、有序推进。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形成产业、科技、财税、金融、人才等政策取向一致、相互协同的政策支持体系。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不断改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活力,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拓展对外合作空间,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提高开放合作链接度,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开放平台,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吸引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用好全球创新要素资源,吸引各类资源加速向辽宁集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姜健力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