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明山区:坚持“四个聚焦” 推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五项改革”落实落细
“要围绕构建系统集成、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体系,坚持主业聚焦,在更大范围整合运用监督力量,推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延伸至基层‘最后一公里’。”在本月召开的纪委常委会议上,本溪市明山区纪委监委对做好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去年以来,明山区纪委监委紧紧围绕做好省纪委监委提出的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五项改革”工作,坚持“四个聚焦”,有效提升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能力,一体推进街道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推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五项改革”落实落细。
聚焦守正创新,在一体谋划推进改革上做文章。针对明山区地处城乡接合部,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和薄弱点在基层的实际,明山区纪委监委2018年就开展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专题调研,提出了整合基层监督力量的新思路。省、市纪委监委规范县乡纪检监察工作方案下发后,明山区统筹开展了委机关、派驻、街道三个层面的调研,同时结合调研成果,围绕纪检监察机关工作模式、职能职责、运行机制向基层延伸等重点工作进行整体谋划,形成工作方案并经区纪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特别就夯实村级监督基础提出“配齐用好村级纪检委员+村级正风肃纪监督员+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三项措施,就强化村级小微权力制约监督,明确“建立健全小微权力清单+绘制小微权力运行图+整治基层微腐败”三项要求,着力推动监督向基层一线和群众身边延伸。
聚焦稳中求进,在构建基层监督网络上下真功。坚持稳中求进、多措并举,着力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基层监督力量。全区共向7个街道派出监察办公室,并赋予履行谈话、询问、查询、调取等不限制人身、财产权利的监察职责。保留优化街道、村(社区)88个纪检监察工作室,进一步发挥联动协作功能,重点聚焦街道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加强日常监督,对街道一般干部、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重大复杂问题线索进行初步核实和审查调查。配设村级纪检委员81个、正风肃纪监督员164个,基本实现村级纪检委员、正风肃纪监督员村村全覆盖,有效履行“监督员”“信息员”“宣传员”职责,对村级“两委”班子进行近距离、常态化监督。在力量配置、职责赋予上,初步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协调、上下联动的监督网络。
聚焦基层短板,在规范小微权力运行上求突破。紧盯强化小微权力制约监督,积极构建党内监督+监察监督+村务监督+信访监督+巡察监督“五位一体”的立体监督体系,实现对小微权力多层次、全方位监督。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指导4个涉农街道纪工委深入26个行政村广泛收集群众最关心、干部最易出问题的村级权力事项近50条,反复商议梳理出涉及村级重大决策事项、村级采购事项、村级财务管理事项、阳光村务事项等11项33条村级权力清单,厘清村级组织和村干部行使权力的内容。结合明山区“四议一审两公开”程序,将33条权力绘制成33张权力运行流程图,确保村干部用权“按图执行”。
聚焦提质增效,在夯实队伍监督能力上出实招。坚持走稳走实内涵发展之路,着眼发挥“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街道纪工委+村级正风肃纪监督员”三级监督网络作用,以纪检监察协作区为纽带,采取人员统一调配、问题线索统一管理、疑难事项统一协调解决的运行方式,不仅有效破解了熟人办案受干扰、办案力量不足等问题,还彻底解决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小、远、散、弱等先天性不足。建立“结对帮扶”“以干代训”工作学习制度,指导街道纪工委在日常监督中发现问题线索苗头,灵活把握监督方式方法,拓宽问题线索来源。通过集体分析研判,深挖每条线索,细查每个问题,着力破解基层执纪审查力量薄弱、业务不专、人情干扰等问题,由单兵作战转向协同作战,推动街道问题线索清存化瘀,同时互相监督制约,切实提高了街道纪工委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年以来,基层立案90件,同比增幅76.5%,占全区立案总件数的56.6%,基层案件查办工作质效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