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明山区:“一三五”工作模式 打造营商环境“强磁场”

发布时间:2023-04-13 11:12    来源:本溪市纪委监委
分享到:

本溪市明山区纪委监委深入贯彻落实省纪委监委“一号文件”精神,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发挥监督保障作用,建立“一三五”工作模式,护航营商环境建设,深度推动“万件清理”监督行动,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围绕一条主线,压实主体责任。区纪委监委把优化营商环境监督融入纪检监察工作全领域、全过程,结合实际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六项34条工作措施,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的良好格局。同时,将优化营商环境监督作为“一把手”监督谈话的必谈内容,每月通报“一把手”推动解决问题的工作动态和实际成效,对“12345”平台投诉件最多的3个部门“一把手”进行约谈,切实压实主体责任,推动营商环境监督行动走深走实。

做实三项监督,推动问题整改。开展日常监督。各街道、村(社区)设立营商环境检测点,纪检监察干部“一对一”担任营商环境联络员,收集汇总辖区内企业意见建议并及时反馈,形成亲清政商关系监测网络体系,推动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发挥派驻机构“探头”作用,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贯彻落实上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召开联席会议4次,约谈提醒部门负责人10人,处置问题线索6个。开展专项监督。紧盯“放管服”改革、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政策落实情况,建立惠企政策落实监督清单,开展“办事不找关系、用权不图好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破坏企业经营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制定优化营商环境负面清单8项40条,督促全区各单位各部门对照内容自查自纠,限时整改。今年以来,查处破坏营商环境典型作风问题8件,处理处分10人,通报曝光1起1人。开展下沉式、体验式监督。构建“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深入政务服务窗口单位开展明察暗访,全过程体验服务企业工作流程,分析研判企业难点堵点问题,因时因势调整监督重点,为企业发展按下“快捷键”。

完善五个机制,提升治理效能。建立营商环境投诉“直通车”机制。依托“一码监督”二维码、“12345”平台拓宽投诉举报渠道,在全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大厅,以及市场主体经营场所,公开发布破坏营商环境问题举报方式和范围,广泛受理问题线索。建立涉企案件查办“零延迟”机制。对涉企问题举报线索优先处置,建立台账挂牌督办,健全集中研判、分类处置、交办督办、限期办结、对账销号等制度,确保快查快结、及时反馈、形成闭环。建立纪企“面对面”双向沟通机制。落实“访百企、督落实、促担当”主题活动,以区委“6+1”个年活动开展为契机,抽调125名党员干部走进企业,开展“一月一联系、两月一私访”行动,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会等形式深入了解市场主体需求,听取相关意见建议。同时,不断提高涉企政策推送精准度,确保市场主体第一时间享受惠企政策红利。建立涉企案件查办“五个不随意”机制。即做到不随意冻结企业账户,不随意堵塞资金流通渠道,不随意发布影响企业声誉报道,不随意出现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敏感时间节点、地点,不随意让企业家到“走读式”谈话场所接受谈话,切实把办案对企业影响降到最低。建立营商环境监督“成绩单”机制。及时总结梳理营商环境问题解决情况,对监督行动中的亮点、特色做法进行跟踪报道,公开晾晒工作“成绩单”,推动全区营商环境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