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中县:以更优营商环境助力全面振兴新突破

发布时间:2023-05-24 14:33     来源:葫芦岛市纪委监委

日前,葫芦岛市绥中县东戴河新区带土移植招商推介会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家企业纷纷前来投资考察,对接项目。年初以来,绥中县举行重大项目签约、动工、投产活动,一片繁忙景象。据统计,截至四月末,全县市场主体总数52376户,同比增长6.13%;地区生产总值34.7亿元,同比增长8.4%,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9.5亿元,同比增长7.1%……优质的营商环境,让“关外第一县”绥中成为环渤海经济圈腾飞的新兴“引擎”。

营商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也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社会生态的侧面反映。绥中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坚持问题导向,从“精度”“深度”“广度”三个方面下功夫,让营商环境更优、干部作风更好、群众满意度更高,为实现绥中全面振兴新突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突出监督检查“精度”,让营商环境更优

县纪委监委聚焦“最多跑一次”、减税降费、契税补贴等纾困惠企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监督推动县不动产登记中心推行不动产电子证照、开通办件进度网上查询、启用“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窗口,全力落实“最多跑一次”要求,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新环境;督促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简化审批手续上持续用力,全面实现“一网通办”,畅通市场主体准入、退出渠道,实行企业开办时间不超过1个工作日原则,为东戴河企业提供延时服务,有效解决企业“办证难”等问题。

结合“清风辽宁政务窗口”建设,县纪委监委会同县营商局推动32个职能部门、25个乡镇全面梳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选取企业和群众关注度高、办理量大的高频、热点以及便民服务事项,编制《办事不找关系指南》,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易读”“易问”“易懂”“易办”需求,打造“办事不找关系、用权不图好处”的“新名片”。

民意反映渠道越畅通,监督越能做到有的放矢。依托“12345”平台,开展营商环境问题“万件清理”监督行动,第一批46件涉及营商环境的诉求件已监督有关职能部门全部办结,推动清偿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违规拖欠各类账款1229.67万元,拨付逾期执行款50.38万元,企业反馈满意率100%。

注重执纪问责“深度”,让干部作风更好

“悔不当初,本该踏实履职……”面对眼前一纸党纪处分书,宫某某懊悔不已。宫某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共收受其监管对象好处费3万元及价值约600元礼品。最终,宫某某被绥中县纪委监委给予开除党籍、撤职处分。

企业的难点痛点,就是监督执纪的发力点。绥中县纪委监委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整治“推诿扯皮”“冷硬横推”“吃拿卡要”等损害营商环境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典型问题通报曝光,始终保持惩治高压态势。同时,扎实做好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通过建章立制、教育转化、容错激励、诬告澄清,打出一套务实管用的“组合拳”,将一体推进“三不腐”贯穿优化营商环境各方面、全过程,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

“对我们这些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来说,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服务理念更强了,‘店小二’意识更深了,工作作风更优了。”绥中县东戴河新区工业信息和企业服务局局长刘江秀说。

拓展服务企业“广度”,让群众满意度更高

在开展监督执纪的同时,绥中县纪委监委还主动走向“前台”,通过实地走访企业、分包联系企业等形式,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企业、商户、群众中,走访调研、交流谈话、实地察看、定期回访,主动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职能部门服务企业情况,将企业反映的诉求梳理形成问题清单,督促相关部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以“坐下来”“听进去”“抓重点”“找症结”的方式,打通营商环境优化的“中梗阻”。

“去年营收同比下降很多,销售几近停滞,在最困难的时候,政府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支持。现在好啦!你们看我生意多红火!”近日,面对县纪委监委干部回访,绥中县东戴河新区某旅行社经理赵女士说道。此前,赵女士的旅行社受大环境影响,经营困难,县纪委监委走访了解后,协调县税务局、县文旅局对其减税降费、全额退还旅行社质保金,为赵女士解了燃眉之急,现在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让赵女士信心满满,一扫行业寒冬期的阴霾。

截至目前,全县纪检监察干部开展入企走访行动350余人次,对企业发展和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和诉求第一时间协调解决、第一时间跟踪反馈,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互通机制,搭起了企业与职能部门沟通的“连心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