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辽宁纪检监察网>>一线动态

开原:矩阵监督“无死角” “三资”监管有妙招

发布时间:2025-03-12 17:40    来源:铁岭市纪委监委
分享到:

“去年,我村收回的各类违规占地,现在通过公开方式重新发包了,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家都很满意!”铁岭开原市八宝镇茨林子村党支部书记孙莉杰高兴地说道。开原市纪委监委专项督查组在“三资”清查中,聚焦山林、土地等资源发包合同“蹲点解剖”,发现该村集体资产台账存在违规发包、账实不符等问题,成功收回土地520亩,挽回经济损失35万元。这是开原市纪委监委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专项监督的生动缩影。

底数清、情况明,监督才能更聚焦。开原市纪委监委针对“三资”管理开展专题调研,督促农业农村局主动开展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工作,盘盈固定资产,为“三资”规范管理打下坚实基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基层腐败易发领域,开原市纪委监委坚持以案件开路,发挥协作区联合办案优势,组建“班子成员+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纪委”四方联动专班,直插20个乡镇(街道)、273个村,通过比数据、看账本、访群众,对以往线索进行复查,重点排查集体资金管理混乱、资产流失、资源发包不规范等问题,发现线索89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4人,挽回经济损失1857.25万元。针对“双批双审”“招投标程序”“账目管理”等薄弱环节靶向开方,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30份,推动完善规章制度30个,明确村级重大事项必须经过“四议一审两公开”程序,积极引导将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在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挂牌交易,纳入平台接受监管,不断提升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水平。同步落实“双反馈”机制,既向乡镇党委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压实主体责任,又在村组现场开展“村民监督日”活动,由乡镇纪委组织村“两委”成员现场答复群众质询,切实消除村民疑虑。

“钱从哪里来、放在哪里、怎么用”是村民关注的焦点,也是监督工作的重点。开原市纪委监委通过“三问”严格监督村集体经济项目确立和资金使用各个环节,紧盯“村财镇管”、村级账务定期审计和村干部离任审计等财务制度,并把督查的内容列为日常监督、巡察的重点,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有效防范化解资金使用风险。同时,定期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围绕村集体经济使用情况进行评议,对集体经济开支事项、金额满意度进行测评,征求集体经济开支意向,让村民有充分的话语权。

只有延伸监督触角,织密监督网格,形成全方位、动态化、全覆盖的监督矩阵,才能将廉政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开原市纪委监委切实发挥村级正风肃纪监督员贴身监督优势,建立凝聚县、乡、村三级监督合力的“1+N”工作机制,即由开原市纪委监委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制定一套“三资”规范流程范本,发放一本正风肃纪监督手册,各乡镇纪委、村务监督委员会、正风肃纪监督员对账监督,结合实际探索“N”种履职方式。全力推动村集体“三资”通过“线上+线下”途径进行双公开,围绕用好用活辽宁“阳光三务”平台,压实组织、民政及农业农村部门行业监管责任,联合相关单位开展专题培训7场次,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每月对公开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确保公开的时效性。同时,创新村级监督工作站、“村民监督日”等形式,定期对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公开公示,把群众关心的事晒在群众的眼皮底下,引导村民参与监督,得到村民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村集体‘三资’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底气’,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我们将监督推动算清‘财务账’‘资源账’‘资产账’,既要当‘铁面包公’查清旧账,更要当‘改革先锋’立好新规,真正让村集体家底儿清清楚楚、群众明明白白。”开原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说。